一、燃燒基本知識
1、什么是燃燒、自燃、燃點、自燃點?
燃燒是放熱發光的劇烈氧化還原反應,三者必須同時進行。
自燃是指某些可燃物質在沒有外來熱源作用的情況下,由于其本身內部所進行的生物、物理或化學作用的過程而產生熱,由于自行發熱與散熱處于不平衡狀態,使熱量積蓄下來,達到自燃點而引起的自動燃燒的現象。
所謂自燃點,是指可燃物質加溫受熱,并點燃后,所放出的燃燒熱,能使該物質揮發出足夠量的可燃蒸汽來維持燃燒的繼續。此時加熱該物質所需的最低溫度,即為該物質的燃點。
可燃物質受熱發生自燃的最低溫度,稱為該物質的自燃點。
2、影響自燃點的因素有哪些?
(1)、壓力愈高,自燃點愈低。
(2)、催化劑分為活性催化劑、純性催化劑。活性催化劑能降低物質的自燃點。純性催化劑能提高物質的自燃點。
(3)、可燃性氣體的自燃點隨其組成而變。當混合物的組成符合于反應當量濃度時,自燃點最低。混合氣體中氧濃度增高,也將使自燃點降低。
(4)、溫度升高,則析出揮發物愈多、自燃點愈低。固體粉碎的愈細、自燃點愈低。
3、什么是閃點、閃燃?
閃點是指可燃液體揮發出來的蒸氣與空氣形成混合物,遇火源能夠發生內燃的最低溫度。閃點與燃點不同,閃點略低于燃點。
在一定的溫度下,可燃液體表面上的蒸氣與空氣混合而成可燃混合氣,遇明火,即自行著火而發生瞬時燃燒,這一現象稱為閃燃。
4、物質的比重、閃點和自燃點有何關系?
液體燃料比重愈小,則閃點愈低,而自燃點愈高。液體燃料的比重愈大,則閃點愈高,而自燃點愈低。
5、什么是加熱自燃?
可燃物質與空氣共存,當加熱到一定溫度時,即使不與明火接觸,也能自行著火,繼續燃燒的現象叫做加熱自燃。
6、燃燒的三個因素是什么?
可燃物——能與氧氣或氧化劑起劇烈反應的物質。
助燃物——能幫助或支持燃燒的物質。氧氣或各種強氧化劑。
火源——具有一定溫度和能量的能源。
這三種因素必須同時存在,互相作用、并具有一定量時燃燒才能進行。
7、燃燒過程如何進行?
燃燒是一個氧化還原的過程。大部分可燃物燃燒是在氣相中進行。固體可燃物都是先經過受熱熔化蒸發變為蒸氣而燃燒。可燃性液體先受熱蒸發變為蒸氣而燃燒。
蒸發→分解→燃燒
8、燃燒有哪幾種形式?混合與擴散燃燒有什么不同?
(1)、按照產生燃燒反應相的不同,分為均一系燃燒和非均一系燃燒。
(2)、可燃性氣體的燃燒有混合燃燒和擴散燃燒。
(3)、揮發性可燃液體的燃燒,實質上是液體蒸發蒸氣進行燃燒,叫做蒸發燃燒。
(4)、可燃固體燃燒,是由分解產生可燃性氣體燃燒,叫做分解燃燒。固體燃燒有火焰,故稱為火焰燃燒。
可燃氣體與空氣混合而燃燒,稱為混合燃燒。可燃氣體與空氣一邊混合、一邊燃燒、稱為擴散燃燒。混合燃燒反應迅速,火焰速度快,化學爆炸屬于這種形式。擴散燃燒中,由于氧只是進入反應帶的部分參加反應,所以常產生不完全燃燒的碳黑。
9、什么是自燃性物質,遇水燃燒物質?
凡是不需要明火作用,由于本身受空氣氧化或外界熱,濕度影響發熱達到自燃點而能自行燃燒的物質,叫做自燃性物質。
凡遇水和受潮后發生反應,能分解產生可燃性氣體,并放出人量而引起燃燒或爆炸的物質,叫做遇水燃燒物質。
10、哪些物質遇空氣或水能發生自燃?
受空氣氧化自動發熱燃燒的物質有:白磷、磷化氫和干性植物油浸透的纖維材料等。因為這些物質在空氣中氧氣的作用下,發生氧化反應所放出的熱使其溫度自行升高,當達到自燃點時便起火燃燒。
遇水起火的物質有:鉀、鈉、磷化鈣和活化金屬等。這些物質與水作用下一方面產生可燃性氣體,如氫氣、乙炔、磷化氫等,另一方面在作用中放出熱量,促使可燃氣體著火燃燒。
11、易燃和可燃液體是如何分類的?
可燃液體根據其閃點不同可分為四級二類:
第一級閃點<28℃。
第二級閃點≥28℃至≤45℃。
第三級閃點>45℃至≤120℃。
第四級閃點>120℃。
第一級和第二級的液體稱為易燃液體類。
第三級和第四級的液體稱為可燃液體類。
12、變壓器為什么會著火?
工業生產中一般使用油浸變壓器,變壓器內有很多絕緣油,這種油是一種閃點在140℃以上的可燃液體,變壓器的線圈是用棉紗或紙做絕緣物,另外還有木質支架,如果變壓器經常超負荷運行,溫度升高,就會引起火災.
13、煤堆為什么會發生自燃?
煤堆內部接觸空氣所發生氧化反應。氧化反應產生熱量不能散發出來,因而又加速了氧化反應,這樣,使熱量逐漸積聚在煤堆里層,促使煤堆內部溫度不斷升高,當溫度達到煤的燃點時,煤堆就會自動著火。
另一種原因是煤和水蒸氣相遇,煤本身有一種吸附能力,水蒸氣能在它表面凝結變成液體狀態,并析出大量的熱量,當煤堆溫度達到一定時,再因氧化作用,溫度達到每的燃點時,便會自行著火。